创元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国际资讯、商旅生涯、热点新闻、教育科研、体育健康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2-07-29 16:01:02
因为“取款难”,一些存款人来到郑州进行维权,结果就出现了这种情况:很多存款人一到郑州,就会先扫描二维码,完成资料的填写。但是,在经过扫描之后,原先的“绿码”就变为了“红码”。一开始说的是是“系统出了问题,大数据出了问题”,但更离谱的是,有网友在这里做了一次实验,发现自己还没来到郑州,因为好奇扫描了一下场所码,就把自己的健康码变成了“红码”,更不可思议的是,有人因为红码,被强制隔离了一天,结果被告知,离开才会转成绿色。
郑州市纪委监委对“红码”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问责,而在这段时间里,河南新财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也走进了公众的视线。而今,郑州终于查清了河南农村商业银行存款人的“红码”问题,经查实,郑州社会管控指导部部长、副部长对郑州储户赋红码进行了自作主张。
郑州市委副书记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社会管控指导部主任冯献彬,被撤销党内职务、政务撤职;
团市委书记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社会管控指导部副主任张琳琳,受到党内严重警告,降级;
上饶市国资委前副局长张景忠,被发现一系列问题:专横、“一霸手”、利欲熏心、追求低级趣味、喝“花酒”、耍不要脸、……
此次案件共涉及1317人,发现446人被赋红码,其余817名未到达郑州,但扫过他人的截图后被赋红码。
健康码是为了防疫情而设计的,如果未经允许,就将其用在别的地方,那就是明目张胆的行为,甚至是犯法的。因此,这件事之后,不但被强制赋予红码的存款人感觉到了权利的侵害,也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。这件事情的严重性,从这件事情引起的社会反响和人们的持续关注就可以看得出来。这次地方当局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,无疑是一种警示:“健康码”仅限于防疫,这一基本原则永远不会被改变。在这个时候,健康码的使用,是一种良好的防疫体系,如果有人滥用了健康码,超过了防疫标准,那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。
正如通告中所述,未按规定给未达到法定资格的人员赋红码,严重破坏了健康码管理和使用条例的严肃性,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,属于典型的乱作为行为。这种混乱的行为,不仅会让人失去对国家信任,还会损害当地的法治和商业环境。“违反法律法规、规矩意识淡漠”、“违反卫生码管理和使用条例的严肃性,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,是典型的乱作为。”
赋红色代码的事件摘要
1、赋予红码的缘由:有关人员自行决定。具体的决定流程在下面的文字中显示。
2、被赋予红码的人数:村镇银行存款人1317人。
3、被赋红色代码的方式:446名为进入郑州扫描场地码被赋红码,871名为没有在郑但通过扫描别人的郑州码被赋红码。
赋红码踩了三条底线。
首先,它歪曲了健康码的设计意图;健康码是为了防病,不能用来做其他用途,一视同仁,怎么能随便赋予?
二是对公民的正当权利的侵害。民众为了尽快赢得抗击疫情,将自己的隐私拱手相让,但如果乱来,就会影响到整个疫情。
第三,对法治精神的背离。在法治的年代,我们不能独善其身,要时刻保持法制观念,保持清醒的头脑,把法律和法规看得很淡,肆意妄为后果不堪设想。
郑州的“红码”事件,如同一柄利刃,刺痛着人心。我们将自己的隐私公之于众,是为了对抗疫情,而不是监控我们的行动,阻碍我们的权利。这红码,就像是被钉在了脸上一样。用大数据来限制人民的自由,干扰人民的自由,这是一种新型的非法拘留吗?这次乱赋红码的事件,引起了广泛的关注,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,同时也提醒了某些地区,不能在健康码上胡作非为,不能做出违背法律规定的事情。
赋红事件中,一环套一环,是个连环案。不放过每一环,也不能绕过每一个责任人,并解读“解剖”问题存在的根源,才能防微杜渐。整个通告虽然揪出了红码事件的责任人,并进行处置,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核心问题:这些人把健康码变红,是出于什么原因,跟谁有联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