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元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国际资讯、商旅生涯、热点新闻、教育科研、体育健康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2-04-27 11:37:28
你有个偏爱“相信”且讨厌“怀疑”的大脑|相信与怀疑的边界第二篇
这是桔梗在“谈判思维”的第624篇推文。
全文共2099字,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。
1引言
“信仰会带给人力量!”
这句话经常被用来鼓舞一个人。
我七岁的小女儿瑶瑶非常讨厌做算数听算;
有一次她哭着对我说,
爸爸,我真的很不喜欢听算,因为我觉得我就是学不会。
此时,我对她的鼓励就是,
宝贝,相信你自己,你一定能学会听算!
女儿用含着眼泪的眼睛,半信半疑地看着我。
一个月后,屡次糟糕的听算成绩,让瑶瑶更加沮丧。
她灰心丧气地对我说,
爸爸,你看,我跟你说了,我学不会听算......
我看着她,无奈地说,
瑶瑶,你得相信,你能学会!
亲爱的读者,你是否也曾这样鼓励过别人?
如果我很认真地问你,
你真的相信,“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做到,他就真能做到”吗?
这个问句似乎在语法上太绕嘴了;
简单地说,
“相信”,真的有用吗?
一般来说,“相信自己不行”,真的管用;
也就是,如果连我们都不相信自己能考得好,我们考试的分数大概率不会高;
但问题是,
即使我相信我能考好,我的考试分数就能高吗?
2相信与怀疑
我们依然在“相信与怀疑的边界”这个系列推文中,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。
这篇推文是这个系列的第二篇,在上一篇里,我们探讨了“说服力”的两个极端;
一个是极易说服的邪教信徒,教主的一句话,就让他们罔顾自己的性命;
另一个是完全无法说服的病人,无论多少心理学家和医生,用多么完善的逻辑,都无法让他相信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。
有些人,别人说什么,他们就相信什么;
有些人,别人无论说什么,他们都不会相信;
“相信”,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?
而“说服一个人”,必须先要让对方“怀疑”他正在相信的东西;
那么,“怀疑”,又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?
2008年,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,山姆-哈里斯教授,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;
实验借用fMRI脑成像技术,观测了人的大脑在“相信”和“怀疑”的时候,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。
实验人员让实验对象观看一系列的“对错”命题,从而观察他们在思考命题时大脑的活动;
所谓“对”的命题,指的是,
2+6+8=16(正确)(数学类)
所谓“错”的命题,指的是,
大部分人都有十一根手指(错误)(生物类)
当实验对象看到和思考“对”的命题,大脑会趋向“相信”;
从fMRI脑成像图来看,血氧浓度特别高(在图中呈现彩色亮斑)的部分,也就是大脑活动剧烈的部分,是腹内侧前额叶皮质(VentromedialPrefrontalCortex);
如下图,
而当实验对象看到和思考“错”的命题,大脑会趋向“怀疑”;
从fMRI脑成像图来看,血氧浓度特别高(在图中呈现彩色亮斑)的部分,也就是大脑活动剧烈的部分,是岛叶前部(AnteriorInsula);
如下图,
这个实验结果两个非常重要的发现:
第一,
大脑接受“相信”部分时,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的活动响应时间,要比大脑产生“怀疑”时,岛叶前部的活动响应时间快;
这说明,“相信”过程会被大脑优先处理,人们更容易倾向于“相信”,而“怀疑”过程处理要慢,明显耗时冗长,显得困难。
第二,
“相信”时被激活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,是大脑负责整合事实和感受,权衡后对身体作出奖励的中枢功能;
而“怀疑”时被激活的岛叶前部,是大脑做出反感反应的区域,比如产生痛苦和厌恶;
显然,我们的大脑会因为我们选择“相信”而奖励我们(如分泌多巴胺),会因为我们选择“怀疑”而让我们感到痛苦。
或者这样说,
我们的大脑更偏爱去“相信”,而更讨厌去“怀疑”。
人们钟爱“相信”。
但“相信”的东西可以对你有利,也可以对你有害。
3奥巴马效应
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一系列的心理学实验都在关注人们的“刻板观念”。
所谓“刻板观念”,就是人们就是“相信”一些看似毫无道理的事情。
那时候,美国人对非洲裔美国人(也就是黑人),有着非常大的刻板偏见;
比如,很多人就是认为美国黑人的GRE或SAT考试能力不如大部分白人;
这当然是偏见,但大部分人都长期存有这样的偏见观念。
这种偏见的影响,甚至影响了美国黑人自己。
斯坦福大学,曾经做过一场实验,在一场GRE测试之前,让考生先填写自己的族裔背景;
黑人在“非洲裔美国人”的选项打钩之后,他们在这场测试中的成绩会明显比那些没有事先受到影响的人低。
这个实验仿佛在告诉我们,
如果冥冥中什么东西在告诉你,你不行,那你就不行。
换句话说,美国黑人也被这种偏见所影响,而潜意识里选择了“相信”。
2008年的夏天,美国范德比尔大学的雷-弗莱德曼教授,把关于这个偏见的研究,更深入了一步;
当时,正是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,奥巴马当选前的几个月;
弗莱德曼教授模仿了九十年代的GRE测试实验,把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分成两组来测试;
测试一共做了两遍,一遍在奥巴马当选前的几个月,另一遍在他当选后;
弗莱德曼教授想要通过这个实验来观测,黑人总统的当选,会不会成为某种“观念秒杀力”,改变一直以来,黑人成绩差的结果。
实验结果如期而至。
测试一共20道题,白人小组的平均正确率在12道题左右;
而黑人小组在最初的成绩大约只有8.5,但随着奥巴马演说、当选之后,他们的成绩明显上升;
如下图,
是什么影响了结果?
是他们相信了一件事,
黑人也能当总统,黑人不比别人差!
当你“相信”自己可以,结果会告诉你,你真的可以。
但反过来,
如果你选择“相信”自己不可以,你可能就真的不可以......
4小结
我们的大脑是如此钟爱着“相信”;
那“怀疑”呢?
“说服”就是要人们产生怀疑,但人偏偏就是厌恶去“怀疑”,怎么办?
相信和怀疑的边界,到底在哪里?
这里是“谈判思维”!
“相信与怀疑的边界第二篇”待续
---桔梗(839239@qq.com)